您当前的位置:新闻动态>企业动态

加强支付结算管理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系列宣传


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
作案手法变化快
社会危害相对较大

电信网络诈骗常见案例
——仿冒身份欺诈类
通过冒充伪装成领导、亲友、机构单位等身份进行欺诈。


01
冒充领导诈骗 
犯罪分子获知上级机关、监管部门单位领导的姓名、办公电话等有关资料,假冒领导秘书或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,以推销书籍、纪念币等为由,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、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,实施诈骗活动。
02
冒充亲友诈骗 
犯罪分子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网络通讯工具密码,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,冒充该通讯账号主人对其亲友或好友以“患重病、出车祸”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。
03
补助救助、助学金诈骗 
冒充教育、民政、残联等工作人员,向残疾人员、学生、家长打电话、发短信,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、救助金、助学金,要其提供银行卡号,指令其在取款机上将钱转走。


04
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 
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,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、涉嫌洗钱、贩毒等犯罪为由,要求进行汇款。
05
伪造身份诈骗 
犯罪分子伪装成“高富帅”或“白富美”,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,随即以资金紧张、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。
06
医保、社保诈骗 
犯罪分子冒充医保、社保工作人员,谎称受害人账户出现异常,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、便于核查为由,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。


07
“猜猜我是谁”诈骗 
犯罪分子打电话给受害人,让其“猜猜我是谁”,随后冒充熟人身份,向受害人借钱,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。

1、克服“贪利”思想,不要轻信麻痹,谨防上当;
2、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、通讯信息等家庭、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;
3、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时,不要盲目相信,要多做调查印证;
4、正确使用银行卡及银行自助机。
5、日常应多提示家中老人、未成年人注意防范电信网络诈骗,提高老人、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。
意识到遇到电信网络诈骗应及联系银行办理银行卡挂失、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密码修改等,防止可能的损失进一步扩大,如果选择的是非实时到账业务,可以通过银行紧急撤销。同时,应尽可能及时记下诈骗犯罪分子的电话号码、电子邮件地址、QQ号、MSN码等及银行卡账号,并记住犯罪分子的口音、语言特征和诈骗的手段经过,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,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和追缴被骗款等工作。
陌生来电要警惕 不大意
网络信息要查证 不轻信
可疑链接要谨慎 不乱点
资金转账要核实 不着急
一旦受骗要报警 不犹豫

总部地址:

售卡热线:

客服热线:

   苏公网安备 号

本网站已支持 IPv6
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